抓住這四個產業園區規劃四大要點 加速項目落地
導讀
在發展時間上,園區自1979年設立起,經歷了改革開放的三個重要時期。不同階段的發展,使產業園區具有了較為完整的各種階段下的發展能力,特別是不確定性環境下的適應能力。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國產業園區的內容和內涵都在不斷豐富著,正在逐漸被各級政府重視,產業園已經成為各地區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助推器。
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效引導園區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產業集聚發展,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園區邁入創新驅動、自主增長的發展軌道,提升產業園區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國家相繼出臺了相關政策措施。
產業園區規劃是大多數園區都必須做的前期工作,也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除了產業發展選擇和細分行業定位,還要關注對市場形勢、產品需求、資金平衡等方面的研究分析。
文中總結了園區主題概念超前性、產業組合生態圈、項目招商落地論證、商業利益最大化四個產業園區規劃的操作要點。
1.園區主題概念超前性
對項目進行概念包裝能夠提高產品的外在價值進而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與產品包裝相似,園區包裝有利于優化內部環境、集聚要素資源、吸引項目入駐、擴大對外影響等,從而提升園區的市場競爭力,尤其是在園區競爭日益激烈、園區走向日益專業化的背景下,園區開發者更應重視對園區進行主題化的概念包裝。
產業園區概念包裝應干練、精辟、醒目,應突出園區的主題特色,一般而言,可以從區位優勢、產業特色、園區功能、經典案例四個角度進行分析,而大部分情況是上述四個角度的綜合。
2.項目招商落地可行性論證
產業規劃之前,必須根據產業資源狀況,對可能的企業或項目進行面對面交談,了解其發展規劃、落地要求,從而分析產業主題的可行性。
產業規劃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就是產業主題的“高大上”不接地氣。
此類問題往往都源于規劃與實際脫節。只有走進企業內部,按照企業發展所需進行規劃,才具有一定的落地可行性。所以,產業規劃的確是一個十分接地氣的工作。
3.遵循產業生態圈模式
隨著園區開發越來越精細化、專業化,業態定位已成為開發策劃的重要內容,產業的導入必須依據產業生態圈的構建原則進行,在產業鏈的上下游及橫向生態圈進行布局規劃。
這些規劃的目的,都是讓園區的企業相互依存,最大可能的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提升運營效率。
4.園區商業價值最大化原則
產業園區的規劃,還必須懂得地產策劃和運營的基本原則。從地產運營的角度看,要在規劃中盡可能放大物業的價值、提升物業的競爭力,才可能做到園區的商業價值最大化。
產業園區并非規劃的物業面積越多越好,也不是什么租金高就放什么物業形態。
產業園區的規劃是一個組合拳,滿足工作、創業、展示交流、創新研發、生活休閑等多方面需求,物業規劃必須滿足以上的各種需求,才能將園區的綜合價值放大到極限。
END
上海事途科技集團響應國家和地方“十四五”規劃,聚焦數字化轉型,憑借對地方政府經濟治理場景需求的深入洞察,采用獨創的易事數字產業大腦產品,致力于以科學高效的方式精準賦能,優化政府經濟治理決策體系,促進地方產業數字化和政府經濟治理數字化轉型,書寫新時代強國夢。
集團總部位于上海虹橋商務區,是上海市重點機構和高新技術企業,業務輻射全國,目前為上海、江蘇、安徽、湖南、福建、新疆等省市多個地方政府提供了經濟治理數字化解決方案,實現數字化賦能,科技賦能經濟發展。